大鹿島民警在碼頭上迎接遊客,維護進島秩序。王曉南/攝
年輕民警在大鹿島上走訪漁民。王曉南/攝
距遼甯省丹東東港市大孤山約19海裡,有一個面積隻有幾平方公裡的海島――大鹿島。這個被大海環繞的小島,如一隻梅花鹿卧于黃海之中,由此獲得“黃海明珠”的美譽。
遼甯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丹東邊境管理支隊大鹿島邊境派出所,是全國移民管理機構中唯一的海島邊境派出所,十幾位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民警,守護着島上居民。
大鹿島海岸線長11公裡,有“東口”“西口”“後口”3個碼頭,200多條各類漁船是民警巡邏的重點。大鹿島四面環海,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民警的巡邏模式和陸地上完全不同。
漁船進出港高峰期是巡邏的重點時段,經過多年經驗積累,這裡的民警探索出獨特的“潮汐巡邏模式”:漁船“追随”潮汐出海、入港,民警“追逐”潮汐巡島,對遇到困難的漁民及時提供幫助,處理問題。
在大鹿島碼頭,一排排漁船整齊地停靠在岸邊。一個個藏藍色的身影穿梭在浪花與漁船之間,景中有“警”,守護着海島的平安。
28歲的民警劉唯一,已守島5年,在他的腦海中烙印着許多難忘的鏡頭。
2022年台風“梅花”席卷大鹿島,狂風呼嘯,巨浪滔天。大鹿島的碼頭被不斷拍擊,村民的漁具連同碎磚、石塊四處散落,停電、斷水、倒樹、塌土……海島上一片狼藉。
在“梅花”登陸前一個小時,大鹿島邊境派出所民警對轄區碼頭進行了安全檢查。劉唯一回憶,他們巡查時發現一艘漁船上還有一名漁民。民警苦口婆心地勸導漁民趕緊靠泊上岸,但這位漁民卻聽不進去。
不到10分鐘,天氣驟變,小漁船如一葉扁舟,在黑暗中被狂風吹得搖擺不定,随時都有傾覆的危險。
“快棄船,接住救生圈,我們拉你上來!”在與狂風巨浪的較量中,劉唯一不顧個人安危,最終将漁民拖上了岸。他說,服務人民群衆是我們的天職,在台風面前,人民群衆的安全是首位。
有着17年戍邊、3年守島經曆的33歲民警高炜,對島内的信息了如指掌,誰家的漁網什麼類型、誰家的漁船船号和船型、誰家的船員是誰都記在心裡。
11公裡長的海岸線,道路蜿蜒崎岖,巡邏一圈下來大約30分鐘。由于海島春夏多霧,冬季冰天雪地,坡陡路險,十幾公裡的路程有時要開一個多小時。
東口碼頭有一處斜坡,方便漁船日常裝卸貨物。2022年冬季的一天,碼頭道路泥濘。警車停靠在斜坡上,當倒車上坡時,因地上有浮冰,輪胎打滑,車頭向海裡沖去。好在高炜及時踩住了刹車,車子與大海近在咫尺,再晚一點,車子有可能紮進大海裡。
大鹿島上警民關系融洽,警民攜手形成了群防群治的屏障。
近年來,派出所不斷加大對“無船名船号、無船舶證書、無船籍港”這類“三無”船舶的打擊力度。他們充分動員群衆力量,在轄區進行全方位拉網式清查。對不合規定的“三無”船舶進行清理,維護漁民合法權益。有漁民發現自家船邊有“三無”沖鋒舟擱淺,也會立刻與民警取得聯系。
“老百姓都是我們民警的朋友。”民警張赫說。
“邊境無小事”,這是所長王德金經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。大鹿島四面環海,退潮之後都是灘塗,船隻無法在海島附近航行、靠岸。漲潮時,海水逐漸上漲,水位可供船隻航行,島内船隻會在這個時間點選擇靠岸作業,這也是民警重點監管時段。
島上的食物、生活用品幾乎全部依靠外運,一旦停航,就會面臨物資緊缺的困境。海島春夏多霧、秋冬多風,特别潮濕,在島上,電熱毯是一年四季的标配,冬天禦寒,夏天除濕,炎熱的六七月還要開電熱毯,不然到了晚上床褥都濕乎乎的,無法入睡。每年一二月的大鹿島,海邊鋪上一簇簇冰排,仿佛給海島鑲嵌了一圈冰雕。
政治教導員王曉南告訴中青報・中青網記者,在大鹿島上,停水停電是常事,受自然環境和季節影響,交通極其不便。民警每次值班需要在島上待半個多月,有時遇到台風或者冬季停航,可能一個月都無法回家。
王曉南無限感慨,“大家是同事,是戰友,更是親人”。每個人對島上的一草一木、一家一戶都了然于心。戍邊19年,受過傷,流過血,有過淚,但他說自己從未後悔過。由于長期駐島,這些家裡的“甩手掌櫃”,對家人、親人的支持有說不出的感激。
王曉南介紹,島上隻有派出所這一個執法部門,這意味着派出所要“一警多能”。民警除了具備辦案能力和服務群衆的本領,當需要防火時,民警們就化身“森林消防員”;發生交通事故時,民警們即是“交通管理員”;遊客和村民們産生矛盾糾紛時,民警們又成了“矛盾化解員”……
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,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緻遠的重要基礎。這極大提振了青年民警的信心。王曉南說,他會和戰友們繼續守護好海島,守護好邊境。
中青報・中青網記者 王晨 來源:中國青年報UEADADYQHKQEHKQHEQ
相關報道